如果说西藏是人们精神里的人间圣地,香格里拉是人们梦想中的世间乐园,那么,青海就是人、神、自然在源头共处的泰初净土。而在青海有这样一座城,它是整个青藏高原最大的城市,西北的内陆城市,是镶嵌在青藏高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。这座地处群山环抱的城市,冬无严寒,夏无酷暑,宜人的气候让它获得了“中国夏都”的美称。它也是中原通向青藏高原的门户,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,有着很强的包容性,这里聚集有汉、回、藏、土、蒙古、撒拉等34个民族,是青藏高原人口唯一超过百万的中心城市,因而这里也有着各种各样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印记。作为青海省的省会,却常常会被忽略,几乎没有太多存在感,它就是:西宁但是只要在西宁的街头走一走,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浓浓的“伊斯兰”气息,就知道最后是哪个少数民族占据了重要地位,跟内地同质化的城市不同,西宁各种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和宣礼塔,各种回民聚居区、各种回民美食街,都给这种城市抹上了一股梦幻的迷人色彩
一次旅行可能就是生命的另外一种体验,也是人生的成熟和充实。怀着怎样的目的旅行决定了它所具有的意义。有人喜欢随波逐流的旅行,唯恐自己落后于其他人,于是他(她)看到了什么呢?人群涌动如山如海,最后留在记忆的也许不是景点,只是没有几个文字的朋友圈,印象深刻的不是秀色,而是人,很多很多焦躁的人,还有自己的怨声载道。 也有人喜欢漫无目的的旅行,买一张票,到终点,游览下这个陌生的城市,或者一个古镇古村,享受新鲜带来的刺激。然后再回到自己生活的城市,当有人问及此次出行时,也许自己都想不起去过地方的名字和其它。我喜欢旅行,那是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而我所向往的旅行不是漫无目的,也非随逐流,而是内心渴望已久对某一地方的向往形成的强大动力去旅行。因为想去,恰好还有能力去,所以一定要去。我不在乎这块土地的陌生,我也不在乎是否旅途遥远而崎岖难涉。就如我即将要去秦岭鳌太白无人区穿越,也如我今天来到的仙本那
“析木”这个词太冷僻,搜索,十二星次之一.与十二辰相配为寅,与二十八宿相配为尾、箕两宿。这么解释还是不懂,大致认为就是星座,星象类似的意思吧! 不过我今天要说的“析木”却是一个地名,海城下属的一个镇。做为东北一个乡镇的地名已经很另类了,“析”并不是多音字,在当地却不发“xi”,而是“shi”·,问了多人为什么,没有人能够给我说明缘由!把我“憋”着了呢! 发现“析木”是我的意外收获,查询海城古迹出现一篇文章,这“析木”竟然是历史文化明镇。三塔一石棚,直接把“析木”的文化地位提升到新高度!那我逐个和大家叨咕叨咕。 铁塔处于析木镇的中心地带,居民住宅高压电架旁边,方便前往!据说这里本身就是古镇所在,社会发展改造已经看不到曾经的古镇影子,唯有铁塔耸立。铁塔最大的看点便是塔身上的佛造像,铁塔每面是一尊单独的立像,双足分立于莲台之上,头顶上方有华盖,挺艺术范。 金塔位于镇西五公里左右山峦的半坡上
前言 对秦岭的认知,要追朔到地理知识很懵懂的初中时代,那时,只知道秦岭是长江、黄河的分水岭,是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。秦岭南北在冬季有很大差异,这是因为北方得冷空气在冬季南下时受到秦岭得阻挡作用。秦岭以北,1月份平均气温在0℃以下,属温带季风气侯;秦岭以南,1月份平均气温在0℃以上,属于亚热带季风气侯。 但也仅限于此,鳌山是不知的,太白山也是因为唐诗人李白而依稀知其名。几十年以来,从没想到有一天会把自己置身于偌大的秦岭之中。喜欢山水,便也爱上了户外,于是,当户外论坛的平台给我们创造了更多更丰富更诱惑的机会时,我们与壮丽秀美山川大地的相约,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求,千山、泰山、黄山、长白山等等,那山上滴着我们的汗水,同样也留下我们快乐的笑脸,挥手告别的时候,心中已期待下一座山峰的拥抱。 秦岭,我正默默地向你靠近! 最初对鳌山、太白